
如何和諧配色?|插畫的配色策略
色彩是永遠學不完的知識深坑,不同人生階段不同喜好、體會與看法,也會影響插畫配色。配色好難,到現在我還是這樣覺得,也一直都在學習。不過就算有如此的窘境,是不是也能有什麼策略,是可以當作配色的起點呢?所以我也很好奇其他插畫家對於配色的想法。
一直以來都很喜歡Deer的舒服配色,很想知道她的配色觀點。我參加了Deer在Yotta的線上水彩課:生活場景插畫|手繪質感指南,打造療癒小世界。一開始我覺得這門課對於配色的知識琢磨不多,第一次看完還是覺得不太知道怎麼配色,但我還是決定先跟著Deer畫一遍那些小店。以以往的經驗來說,就算是原本看起來好像沒什麼、很簡單的東西,只要有畫就有收穫。在緩慢的時間流逝下,靜靜的品味那些細節,進而體悟出一些事情的轉折與變化。下筆之前我又看了第二遍配色的章節,我發現Deer給的不是一個很硬的理論,而是一個大方向、一個核心概念,也就是「畫面的平衡」。
“「畫面的平衡」像是一個指引,而實際怎麼走,則端看自己的喜好。”
「畫面的平衡」看起來好像是太過簡單的一句話,但仔細去想其實蘊藏著許多難到不行的抉擇。藝術家作畫過程中的每一個抉擇,是理性與感性的交織、影響一幅畫的元素。就好像是學駕駛方向盤一樣,面對當前的路況,假設是向右轉,到底要向右轉多少呢?那個幅度應該多大呢?這都沒有一定的答案,我們只能累積經驗一次又一次的修正調整,久而久之就知道轉彎的角度。通常我們在畫圖的時候,一直在追求的就是平衡。但我從來沒有用平衡的這個觀點來看待配色,比較想成是構圖的平衡。我覺得「畫面平衡」這個概念很實用,因為它像是一個指引,而實際怎麼走,則端看自己的喜好。畢竟每個人對顏色都有不同的感覺,也喜歡不同風格的配色,例如有些畫家就比較喜歡像是跳耀音符那種高飽和的顏色。
然後我邊畫邊思考,開始探索這個「平衡」的概念。在Deer的帶領下完成了這三幅小店插畫。在畫之前觀察小店帶給自己的感覺,還有想一下自己想要呈現小店什麼樣貌。因為是畫實際存在的小店,所以會參考小店裝潢的色彩。在畫的時候出現了疑問:例如第一張的圖,招牌、門、窗戶,一樣是木頭,使用咖啡色。咖啡色又有各種樣貌,有深淺、偏黃、偏紅之分,我到底哪裡該用什麼色呢?
自己是這樣理解的。以木質感咖啡屋來說,如果先決定了窗框是偏黃的咖啡色,門就用偏紅的咖啡色。而如果門上方也用比較淺的顏色,這樣一來中間的畫面就會比較單調一點,而觀賞者的注意力也許會被深色的咖啡色招牌給吸引過去。深色招牌和木門上的紅咖啡,剛好相制衡。牆面白,裡頭暗。植物也是冷綠色和暖綠色相互交錯。又如洋食餐廳的牆面是深色,那門窗區塊就不要太深,以免整個畫面都太過沈重。木門是偏紅的咖啡色,春聯地毯就使用冷紅色。大概是這樣以深淺、冷暖交錯的策略,參考實景顏色,適度的調整。




後來從旅遊照片中挑選五張照片出來畫。都是因為內心有感覺而選擇拍照下來,結果卻一直放在硬碟的小抽屜沒有再拿出來看過。藉著畫畫,可以更仔細的再欣賞一遍,我也意外發現到房子本身訴說的故事。 以下再看看一些例子,看能不能對配色平衡的概念更有感覺。
“每次畫畫都得好像在玩什麼益智遊戲一樣。在某些限制之下,找到解決的辦法、呈現的方式,並且做出一些決定。”
現在我們就得運用課堂學習到的知識,自己摸索出一條配色的策略了!以下方左圖獅子藥局來說,很喜歡這棟建築原本就很浪漫的配色,所以整個過程,我也很注意不要讓顏色變得混濁灰暗,也不用飽和度高的顏色。在水彩上有三個方法,讓顏色不會太搶眼。第一,稍微混合一點對比色。第二,加點水稀釋顏料。第三,加白色不透明水彩(Gouache)。在這裡我是用了一點白色不透明水彩,讓顏色變成粉紅色、粉綠色、粉藍色。其中讓我很猶豫的是,陰暗處的灰藍色,到底該選擇冷藍色,還是暖藍色呢?我最後是選擇,冷藍色的藍銅礦(Azurite Blue)或蔚藍色(Cerulean Blue),而不是像海軍藍(Ultramarine)那樣的暖藍色。原因是,整體牆面、屋頂、招牌字等都是暖色,所以選擇加點冷藍色平衡一下。當然也有插畫家就是想暖到底,我覺得也沒有對錯,因為那也是一種表達,或許那就是藝術家內心超級熱情、澎湃的感覺。因為牆面是柔和的感覺,所以屋頂讓它是比較重的顏色,比較有些層次。而右邊的狐狸餐廳,我也是以這樣的策略進行。可以說是時時把「平衡」放在心上,邊畫邊觀察目前畫面上的模樣,然後再決定顏色,所以也畫得很慢。每次畫畫都得好像在玩什麼益智遊戲一樣。在某些限制之下,找到解決的辦法、呈現的方式,並且做出一些決定。
加入Patreon免費會員,解鎖繪畫過程影片: Painting Process|Löwen Apotheke 獅子藥局


下方左圖的木架房屋,用了算是很鮮艷的橘紅色,就是保留原本對這棟房屋的印象。而且旅遊當天有出太陽,所以就很自然地選擇明亮、飽和一點的顏色。一樓改用加水稀釋的冷紅色和比較柔和的粉色。觀賞者的焦點雖然是放在顯眼的上方木架樓層,但地板又加了重量,整幅畫不會頭重腳輕,失去平衡。有點像是一個人快樂地要飛上天去,但另一個人又用手抓住他的腳。
右圖店面一樓則是出現了讓我不太能招架的顏色:混濁的深土黃色。雖然店面實際的模樣是店沒開,所以一樓非常的昏暗、牆面老舊,又配上大紅色的框架線條。後來我安慰自己,雖然是土黃色,但黃色與綠色是相似色的和諧配色,所以也不需要太害怕,盡量把一樓保持一定的亮度。我的調整是把大紅色的線條變得低調一點,在暗部的兩扇門和中間的櫥窗用深淺和冷暖不同的咖啡色做出區隔。櫥窗的燈讓它全開,變得亮一點,這樣做好像與上方樓層有些連結感,不會有一分為二的感覺。上方的樓層我都是用粉色,呈現出可愛感;局部加些藍色或是冷黃色維持平衡。


下方這幅畫的暗部我一樣沒有畫得很深,而用比較舒服的灰藍色代替。牆面從底色到裝飾,都一直注意著冷暖的平衡。橘色雖然和藍色是對比色,但透過調整,也能夠讓人有柔和的感受,而不是強烈的對抗。

不知道看了這麼多的例子,現在對配色是不是有點頭緒了?我覺得也可以把畫面上的每個元素都想成交響樂團的一個人,哪個樂器什麼時機、該發多大多小聲,讓音樂聽起來比較和諧,就要靠你這個指揮家了。總結來說,要達到配色的平衡,畫畫時要不斷地觀察,並且注意色相冷暖、明暗和飽和程度影響做出適當的調整。以上是參考現實顏色時的配色方法。在插畫的世界裡,還有一種情況是非現實的配色,也就是我們不一定要將日常生活看到的顏色如實地保留下來。我們可以限制配色的顏色數量,例如兩色、三色來畫插畫。但Deer的平衡概念,還是可以套用的。
歡迎免費訂閱Blog,「畫畫與生活美學」的新文章直接寄到你的信箱!(隨時可取消訂閱。)